台灣社會因經濟成長的迅速,建築物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城市及鄉間的土地上冒出,從舊屋的拆除新建到摩天樓的打造觸目可及。

  然而這個現代化建設的環境,卻似乎予人越蓋越亂的感覺,城市高樓雖櫛比鱗次,爭奇鬥艷的矗在那,然彼此間卻缺乏了協調與美感,鄉間的一些新建獨幢農舍或別墅大多五顏六色,比例失調,也失去了野味及與環境相融的那份自然,週遭的環境也好不到哪裡,小至住家房屋週邊的庭院、廣場與圍牆,連外的道路或是公共廣場也都糊上了一層水泥,鄉間小水溝、野溪、河川也都打上了水泥謢岸或封了底,都市社區的小公園,許多地表也為了容易管理維護而加舖了水泥或連鎖磚,沒有綠意當然也就沒有了其它生物的棲息區,聽不到鳥語與蟲鳴,看不到蝴蝶、蜻蜓,也聞不到花香,都市溫度上升了,現在連鄉村農民庭園的溫度也上昇了,加上水泥房子,整個人居環境熱騰騰、灰濛濛的,隨之而來的,因小環境建設破壞而導致整體環境的惡化,如雨水不能滲入地底下而導致的缺水問題,因溫度上昇而導致的用電增加,因環境灰化而導致人居環境中其它生物的滅絕,乃至人也因此近視,脾氣暴躁……等等的問題將會接踵而至,房子與環境都是新的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新的不比舊的好嗎?到底那裏出了問題?

●五味雜陳的房屋型式

  台灣房屋造型無論都市或是鄉村建築多在建築造型上下工夫,五顏六色、中西雜處、貼滿磁磚……等的建築外觀最為常見,毫無機能徒增建築造價,矯柔作做的建築細部裝飾,只要在稍為外觀豪華點的大樓中均可見到,把錢用到了中看不重用的裝飾上,而不知提昇建築的品質內涵,實為台灣建築作品的通病;至於鄉村一般低層公寓式、連幢式住宅以至獨幢住宅,其方位選擇、造型設計更多是以模仿為主,缺乏地方風味,許多建築外觀也以〝特殊〞或〝與眾不同〞為設計宗旨,這種本位主義的設計造成了個體建築景觀的凌亂。

  鄉野間建築物集居的聚落或都市中的街道社區放眼望去,更是只能用個〝亂〞字來形容,因為一幢幢房子不美,那成群成排的房子會漂亮嗎?於是一街一街的亂,一村一村的亂,一鄉一鄉的亂,最後全國建築景觀當然都亂了起來,這些不尊重傳統建築景觀,不尊重自然環境的建築設計,最後導致了全國建築景觀的失序發展。台灣人不會造街造鎮與蓋有美感的房子嗎?強烈的人本主義加上設計時多僅注重個人表現式的英雄主義,忽略了鄰近既存環境、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以及其它生物的棲息環境等諸多因素,造成了今日的建築景觀亂象及環境灰化的結果。

● 市場導向的興建模式

  除了建築群予人的視覺感受外,建築的設計品質如果再深入了解,多也不敢讓人恭維,台灣目前興建的住宅模式,又大多由建商投資興建,新建完成後,或在興建中才尋覓買主,因此房屋興建的品質均由建商決定,為了壓低造價,一般建材及設備的選用均以看的見的裝修材為佳,而實際與居住品質及健康攸關的隔熱、隔音、制震及防潮……等設計大多不甚在意,因此待購屋人進住後才發覺房屋反潮、牆壁結露,樓上的抽水馬桶一按樓下聽的一清二楚,房間冷氣因牆、窗缺乏隔熱設計,每個月的用電量驚人,而電費也自然貴的嚇人;室外庭院部份更是多半都莫名其妙的舖滿了水泥,讓雨水儘快的進了公共下水道,都市灰化的做法也傳染到了鄉村住宅建設。這一系列的城鄉建築設計上的缺失乃至錯誤,導致了台灣房屋市場上的建築品質低落,自然整體居住環境也每況愈下。

  一般消費者對建築的了解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對建築品質的要求一直停留在對表面材料的要求而已,因此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市場案例實不在少。

  從建築營建的角度看,台灣的住宅及商用建築的興建與販售模式,已如前述大多由營造廠或建設公司出資興建,後由自己或委託廣告公司代售,消費者此時才入場來選房子,為了讓房價降低,房屋的造價不能太高,因此能省的或消費者市場上不要求的,出資單位只要法令沒有要求的,就很少會為了講求品質而加進去,如隔音、斷熱……等設計就很少在預售屋中見到,經歷了九二一地震,連結構安全這麼精準的科學設計都出了問題,各位就知道我們現行的建築設計及營造品質是多麼急需務實的反省與改進了,因陋就簡比價格不會比品質房屋市場的供需模式,實也是住房品質低落的主因。

● 病態的建築設計

  建築師不一定能設計出好房子,就宛如醫師不見得能治好病一樣,一般人迷信於「師」字輩的崇高地位,當然深信不疑〝師〞的功力,其實不然,各位想想要不名醫名師不是滿地皆是才對,錯誤的醫療行為所造成的醫療糾紛常有耳聞,但錯誤的建築設計所導致的建設糾紛,我們卻有聽說過嗎?絕對沒有?只要房子不歪、不劣、不倒、不用輻射鋼筋、不用海砂就應不會有糾紛,這些問題嚴格說它也大多不是設計上的問題,而以營建時的偷斤減?居多,為什麼設計上的錯誤不會產生糾紛呢?因它沒有立即的危險,且又不易在購屋前被消費者發覺,即使居住後感覺出太熱、太吵、漏水……等小問題,也可用空調設備、地毯、吸音棉做些許改善,不能改的問題,也不見得會立即怎麼樣,有時也認了,至於空調用電多,會影響環境的這些〝大〞事,就更沒人管了,因此建築設計從基地外處理、建築物各項設計一直到室內裝潢與使用者選擇的設備與擺設,其實都有〝對〞與〝錯〞之分,只是今天在台灣大家都忽略了,也正因如此建築師們也樂得在業主與消費者不要求下省略了這份設計作業。

以下舉幾個常見的設計錯誤或營建品質低俗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不注重房屋座向

「座北朝南」這個在北半球建築物配置設計中不變的宗旨。

斟酌基地方位、安置房屋座向,這為古時興建房屋非常重要的考慮要素,似乎在許多新建築物設計中今天都已不是重要的工作了。因房屋座向不對產生的日照、通風、悶熱及潮濕等問題均可藉助空調來解決,因此對自然環境因素所帶給建築上的問題多不認真處理。

●耗能的外牆

建築的外牆及屋頂設計,絕大多數仍舊是薄薄的一層牆,外壁粉

刷後貼上磁磚或大理石防水及粉飾的做法,仍為主流。窗戶做法仍以金屬窗框鑲上5mm的單層玻璃拉窗為當然,高層的商用建築更有許多仍以玻璃帷幕做外牆材,這種單層外牆及單片玻璃窗的做法因熱傳導率太高,耗電嚴重,在倡導節約能源的上個世紀,約自1975年起即已在工業先進國家不是改善玻璃構法,就是鼓勵不再應用並立法限制,在這個講究環保與節能的世紀我們仍這樣蓋房子,實為錯誤及不智之舉。

●缺乏隔音的樓板

加上房屋樓板與隔牆間,大多未考慮隔音設計,即使有,也多以建築材料的自重來消減空氣中傳遞聲音的能量,而達到降低音量的目的,然而因步行或在樓板上跳躍乃至敲擊牆壁產生的撞擊聲,卻因沒做斷音設計,而造成許多樓上走路樓下聽的怪現象。

●耗能的設備

另外室內設備如省水馬桶、省電燈具、節能冷氣……等的省能做

法也多未與建築配套做考量。

●錯誤的材料選擇

內裝材料的選擇及應用地點不當,如絨壁布、壁紙、地毯、磁磚的氾濫,造成了室內維護不易,影響健康乃至讓居住者容易生病的現象。

●不當的室內擺設

至於室內擺設也有人喜歡在室內養魚、種盆栽或造個小水景,雖然美麗好看,但在亞熱帶潮濕多雨的台灣氣候下,如果這類會產生水汽的擺設過多實不恰當,因過多的水汽只會帶給人體健康及建築物上負面的作用,在溼度過高的時節中,我們還必需得靠空調或除濕機才能將這些水汽排出室外,這些各位常在國外室內裝潢雜誌中看到的景緻,是因歐美國家因所處緯度及屬大陸性氣候之故,十分乾燥,加上冬天需用暖氣,室內空氣溼度太低影響健康,故在室內需藉以上能散發水汽的設計手法,來平衡溼度之故,各位如果想想這些乾燥國家有看到家庭在用除濕機嗎?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以上,幾個信手拈來的建築上的隔音、景觀、設備與內裝材之選用以及與生活相關的室內擺設在台灣常見的現象,均是不正確的例子,這一連串的建築設計、房屋造型及居住品質上的台灣建築問題多如過江之鯽,環境差、造型醜、品質低也早已成了通病,我們希望能藉助一幢實際的示範住屋,來給社會大眾做一綜合展示及說明,因此我們有了這個興建示範屋的行動。

 

921的教訓:建築之死─房屋安全也出了問題

  許多建築是在設計粗糙、建材太差及施工品質不佳,加上人為的因素而導致建築物生病以及快速的老化與衰頹,尤有甚者傾斜與倒塌;九二一大地震倒塌的房子不計其數,這固然是天災,但又有多少是設計及營造的人禍呢?

  九二一後營建界及民間也均意識到建築防震安全的重要,這次九二一地震在南投災區看到的災屋,以傳統磚造、RC造倒塌的居多,當然倒塌的原因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與分析;然而,一般以桁架構材搭建的鐵皮屋,存活的比例卻相對的較高,因此災後重建,大多數的災民也傾向以鋼構材為主來興建新屋。

  另外,在此附帶一提的是,這次南投地震中震毀的建築廢棄物據載,僅中寮一地就找了三、四塊土地囤積後以掩埋方式處理,這種無法再次使用或回收的建材,在資源及土地有限的台灣島上的新建設,實應另思解決之道,在講究永續、環保與生態的21世紀,我們更應揚棄這種由生產到拋棄的建築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破壞嚴重的過時建材,我們還有多少土地在未來可以做為建築廢棄物的掩埋場呢?永續建材之應用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了。而現在台灣對建築物要求的品質與美觀每況愈下,建築與園藝教育中的設計科學與生態環境、居住健康更談不上,現在連最起碼的建築安全都出了問題,我們是該對這個與我們每日息息相關的切身問題正視了。

  另外在建築環境中常見的建築基地,也有許多是因地點選擇不當如在山腳下,河川邊,低窪地,更有的在與水爭地的情況下,遭到了土石流、淹水等,難以彌補的自然界破壞,這些建築安全的問題當然更重要,此問題多與土地開發、整體規劃有關,在此與本文課題關係不大,故略而不談。

研發及推廣以提昇營建品質

  這是一幢主要由本系鄉村建築與環境組,以節能、生態為主要設計考量,集合了台灣廠商研發的建材興建完成的綠建築。在制震方面由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土木系蔡克銓教授,應用了他研究的制震器來減低地震時建築物搖晃的能量,以減震增加了本棟建築物的安全性,另在庭園部份乃由錫?環境綠化基金會,董事長康有德教授領軍下協助將以上所述之生態與環保的概念,在示範屋前後庭園中做出了具體的展示。

  它可說是一幢本土化的產品,也是一個學術結合民間廠商合作的建築經驗,興建完成的這幢房屋,後續的各項研究測試,仍需藉助學術及建材供應商間的攜手合作,方能依據實測數據改善建材品質及設計技巧,創造更佳的節能建築及房屋品質。

  我們也希望有意願營建及推廣綠建築的贊助者及廠商,能透過台大育成中心的協助,以企業化經營模式投資,強化建築科技研發之能力,並獲取投資報酬,並將此研發之建材成果及設計標的商業化,直接或間接協助消費者、營建商興建出品質優良且符合現代化理念的家屋,與台灣大學共同推廣生態與永續的住屋,以滿足台大、企業及消費者三贏的綜效。

農地自由買賣及民宿的興起─新契機

  另一項興建這幢房子的重要理由是,台灣農地自今年1月27日起可自由買賣,退休人士、愛好鄉野人士……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買塊農地蓋幢房子住到鄉下去,這是台灣農地使用的重大變革,農委會也鼓勵以集村社區方式在農村土地上開發新村,現在如果沒有一些良質的示範屋供建屋者參考,而任其自由模仿興建,若對象選擇不對,不僅住宅本身品質可能低落,可能更會為已經殘亂的鄉村住宅景觀產生雪上加霜的效應。

  農委會推動的集村新建政策及鄉村新市鎮的開發,以及加入WTO後農地轉型利用,農場轉向休閒產業發展,民宿的開放申請也已在上個月通過,這一系列的〝農業及農地的革命〞中,鄉村建築物的興建熱潮勢不可免,因許多都市人以厭倦城市環境,早已想像個小兔子逃離這個水泥叢林,但是以前因不是農民即不能購買農地建屋,現在這項法令規定變更了,讓都市人也有了住到鄉村去的機會,因此都市人在鄉村興建或是選購第二幢住宅,而這種西方工業國家早已行之有年的居住模式,將可能蔚為風潮,為及時提供欲建屋者一個正確的參考,本幢住宅之興建乃有其時代之意義。

  台大農場順應了此一台灣農村新的發展趨勢,已在前院長吳文希教授的帶領下積極的規劃:包括了農場的土地利用、設施更新以迄建築興建,都有了初步的轉型及改善構想,這幢示範住宅的興建,也及時成了農場轉型利用改造項目的先驅。

  未來非從農者購置農地興建鄉村住宅居住,農民興建民宿供旅遊休閒人士居住,乃至商服建築因應此一農村轉變的興建,都將是此一世紀新的鄉村建築標的,我們不應再因循了上一世紀的房屋設計藍圖,甚或其中的錯誤來營建21世紀的新屋,我們建築在跨越世紀門檻時,將需同時蛻變,迎頭趕上,因此現在我們急需有一正確的興建觀念與範例以供參考,因此從建材的選擇,房屋的設計考量因素,建築造型乃至室內裝潢……等一系列與建築有關的課題,我們由節能、環保與永續理論面出發著手,興建此一示範住宅,以為鄉村新建築潮來臨前的參考。

新的設計思考、科技、自然與人結合

  21世紀初在德國舉行的世界建築博覽會中,各參展國就在〝科技、自然與人〞的主題下,興建了世界一百七十個國家的展館建築,永續、環保、生態的設計新思潮,均反映在各國興建的展館上。

  一幢幢建築物設計上,不僅建築各組成元素(如牆、屋頂)及建材選擇,要以永續、環保、節能為前提進行設計,就連庭園用材如地表鋪面、圍籬、土方以及雨水處理,也均需符合此一原則,廢棄物及污水處理也採用了就地處理的模式及方法,因此21世紀的環境規劃與建築設計可說與上一個世紀相比,有了很大的觀念上的轉變,這一影響牽動了設計手法上及用材選料的改變,因此自然又永續的材料抬頭了,木、石、金屬、塑膠、玻璃…大量被採用,自然生態的復古工法又吃香了。

  節能理念使得屋頂、牆壁以及門窗等建築外殼都設法以複層乃至三明治的處理方式來建造,以達省電的目標;節能材料的研發更是一日千里,玻璃纖維棉、保麗龍、節能磚、反射玻璃…等,除了這些建築外殼及省能建材的改變外,自然能源的應用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也成了建築設計的潮流,故從太陽能的應用,基地土方處理,雨水應用與滲透乃至造型融入自然及週遭環境,均採用了自然及生態的手法。環保及生態的設計理念也使得庭園設計上,有了另類的思考模式,滯留池、植物淨水、綠籬、植物叢群、昆蟲棲息區…等,這些復古的庭園元素,也成了設計上追求的時尚,乾淨整潔、幾何圖案的庭院已成了過去式,人與鳥、蝶、生物共用的庭園設計成了新趨勢,因此塊石、落葉、枯木、香草植物、植物淨化池、水塘……又成了庭園中的新元素在被利用。為了說明此一營建趨勢,我們將借了這幢建築物的單元設計及各種材料之應用來闡述。

建築教育的紮根與普及民眾的建築認知

  這裡我們也應觸及一下台灣的建築教育,以正本清源,因建築師的養成是在大學教育中,畢業後一試定終身,若建築教育不能紮實,則建築師的品質堪慮,台灣建築環境的紊亂發展仍可預言。

  建築設計是一門綜合多種學科的領域,簡單的分,它有屬理論科學的如環境物理、材料科學……;有屬工程科學的如結構應力、房屋機械……;更有屬藝術美學的如建築色彩、比例造型……。最高境界的建築訓練當屬建築哲學,如環境意境、自然融合……等,因此一幢建築物的良窳實可分由多方面探討,故一幢完美無缺的建築設計物,可大膽的說,世上沒有一件,我們只能說「相對的比較好」。

  但建築物的設計卻是有對與錯的,今天台灣的建築教育多偏重在建築空間的組合,建築美學與哲學的清談,在建築的基礎科學也就是理論科學與工程科學面不夠紮實,因此建築設計也好,建築評論也好,多停留在空間造型及哲學意境的探討,說實在除了空間設計還較易有評斷好壞的依據外,如動線安排、空間屬性組合…等,其他的美學或哲學設計當然有一定的理論,然這方面的評論,主觀的看法及意識成分居高,因此建築評論常忽略了建築科學,因此隔音、防潮、斷熱、抗震、省水、生態…等等,均成了建築設計次要探討的課題,實在有點諷刺。

宏觀的規劃理念

  宏觀的規劃概念如新的環保與永續理論,如何落實在設計教育以至落實建設提昇品質的具體措施,如工業化生產、省能或環保建材之研發及應用,今天在學校教育中多未能及時跟上這一潮流做變革,傳統建築內容的教授不紮實,新時代課程的付缺,若不急思改進,台灣訓練出來的建築師,在加入WTO後,國外優秀的建築師進駐台灣後,不久台灣建築師將淪為繪圖的工具或在優勝劣敗的競爭法則下,成為在台國外建築設計公司的附庸或台勞,其實今天在台早已有這種跡象了,一些知名大樓或超高大樓的重要案子,不都是由外國人做重要的細部設計嗎?這項建築師養成訓練若不能在學校教育中紮實的改進,除建築師本身的業務問題外,台灣的建築及人居環境仍會繼續向下沉淪。

消費者對建築教育的認知與提昇

另一方面消費大眾對建築的認識與了解也不十分清楚,購屋者只能由模型或彩色透視圖以及裝飾材來認識它,為了提昇一般社會大眾對建築的認知,藉助一幢房子來解說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當消費市場對建築品質有了較多且深入的認識後,不再為炫麗的建築外表所迷惑,那將是督促生產市場的最大改革動力。為了普及民眾的認知,示範屋將是最佳的工具。

註:截自http://www.taipeid.com/new_tpd/vogue-life/klg_meat.asp?klg_id=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