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ouse建築家╱撰文。李寶怡】

在花博新生園區內的天使生活館與未來館的造型像是隱藏在公園裡的小山坡。

如果你曾去過新北投隱身在樹林間的北投圖書館,相信對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師便不會感到陌生,他們就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張清華建築師及其團隊。回想二年前從台北市政府手中承辦新生三館時,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建築作品,的確是一種考驗。

其實在承接花博新生三館之前,即未來館、天使生活館及夢想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一直在思考環境與建築的問題──「為什麼『建築』就一定要破壞生態?難道彼此不能共和共融嗎?更何況建築是後來者,應該要想辦法融合在裡面,而不是霸氣地要求原居住的樹或是生態搬走。」張清華建築師很認真地解釋著。再加上花博的全名其實是「國際園藝博覽會(Garden / Flora festival / exposition)」,所以原本生長在新生公園的樹便成為主題,而建築只是附屬品才對。「而且一個成功的『園藝』,本來就讓有土、有水、陽光及風,才得以構成。」張清華建築師說。

天使生活館與未來館的綠屋頂及生態池。

順應大自然的風土水光,讓建築與環境融合

針對這樣的思考模式,因此張清華建築師及其團隊在接到這個案子後,不但針對新生公園的地表環境 做詳細的調查,甚至連同地底下的樣貌也深入研究。「你知道嗎?這個公園的底下原是戰備用的儲水槽,再加上複雜的水電管路盤枝錯節。但面對這樣的環境,這裡 的樹卻長得非常好而且堅固。」張清華笑著說。「因此我們就想:不是『建造』了一個新生三館在這裡,而是整合了這裡的所有土地資源及生態環境,讓它『隱身融入』在這裡公園裡。」

但融入談何容易!首先必須保留樹為主題,剩下的位置才給建築物,「所以房子看起來是扭來扭去的。」張清華建築師笑著說,其次再讓建築去順應大自然的力量,像是計算風的方向,讓自然透風得以進入建築體內,減少空調的使用;接著是陽光的走向,於是有了大面玻璃的採光面及遮蔽西晒的緩坡設計等等,讓建築與環境妥協共生,並與現有的樹木景觀結合,盡量不犧牲任何一棵能為地球呼吸的樹木來著手畫圖,整體設 計以少見的曲線造型呈現,且高度以不超過園區老榕樹的樹梢做設計,讓人登高時有種站在樹上看世界的感覺。「結果完成後,我們事務所的人站在屋頂往下看,還 滿像一個太極的形狀,其實當初畫圖時根本沒有想到,只是想做好環境整合的工作而已。」張清華建築師説。

當時新生三館在競圖時的建築規劃圖。

最新建築工法及智慧型建築設備,讓建築自己呼吸運作

另外,為了呼應花博要求的達成減碳排放及3R(Reduce減量、Reuse回收、 Recycle再利用)之環保目的,以便達到Green Building綠建築、Green Energy綠能源及Green Transportation綠色運輸之目標,不但在建材上選用低甲醛漆料外,連同使用的磁磚及木材,都是使用回收或是台灣當地的柳杉木,更重要的是,要 讓建築自己會呼吸運作,張清華表示,他們更努力融入多項最新建築工法及智慧型建築設備。

像是在未來館及天使生活館的溫室屋頂採用ETFE薄膜披覆材料,及LOW-E玻璃等節能隔熱材料,自然光可透過,並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紫外線,並能阻隔大部分的輻射熱。

在未來館的天花板使用ETFE薄膜披覆材料,自然光可透過,並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紫外線。

而且未來館大廳沒有空調,為達到室內通風效果,張清華與建築團隊不僅在屋頂設計小氣象站,隨時測量溫濕度,還利用全智慧的電腦系統,控制窗戶的開關、噴霧的使用等。並且還利用土壤溫度較空氣溫度低,館內還設計地冷系統,將空氣抽到地底風管,利用熱交換原理吹出冷風,平均可減兩三度,是另類的「天然冷氣」。

思考展館的發電問題,張清華表示,在兩館的上方不但採用大面積的BIPV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它不僅具有發電及儲能的經濟效益,更可進而替代既有建材,降低初製成本,並且結合遮陽處理、採光照明等設計手法,以獲得建築節能效益。以每戶一般小家庭夏季每月電量421度計算,約可提供使用23年的用電量,是目前台北市最大的再生能源裝置。

入口穿堂,上方為BIPV太陽能光電板。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6&f_SUB_ID=4073&f_ART_ID=2249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